中部对外|行业优秀影视剪辑师专访,我们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受观众肯定的电影的诞生,肯定离不开每个流程各位创作者们的专业和用心。刘翔导演的电影处女作《不速来客》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作为国内资深剪辑指导,张一凡老师代表作有《鬼子来了》、《寻枪》、《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红河》、《好奇害死猫》、《夜上海》、《李小龙传奇》、《太阳照常升起》、《时尚先生》、《疯狂的赛车》等。《太阳照常升起》获得第 44 届金马奖最佳剪辑;《疯狂的赛车》和《找到你》分别入围第 46 届金马奖最佳剪辑和首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最佳剪辑。


具体到剪辑,面对非线性叙事的结构和有丰富创作欲望的新导演:


张一凡老师和他的团队都经历了哪些探索?


他为什么坚持不看剧本、不提前和导演沟通?


他和团队的工作流程是什么样的?


一部优秀的作品是怎么诞生的?


新人剪辑要有什么样的职业观和职业态度?


剪辑思维和导演思维有什么异同?


相信看完这篇采访,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一录同行:导演给过来的粗剪版是什么样的?


张一凡:交到我手里的是两三个小时的版本。他在家里剪了大概两个月,一度很崩溃,因为导演不太懂节奏,素材量大细节又多,他没有跳出自己的感觉。


导演刘翔在拍摄现场


一录同行:您有“三不原则”,不看剧本,不去现场,不和导演沟通,这次也一样吗?


张一凡:这次也是这样。一直到我剪完第一稿,导演他们过来看,我才第一次跟导演见面。我当时希望导演能够剪一稿,不管他剪成什么样,起码导演想要的很多东西都会在他的版本里呈现,这样我就知道导演想要什么,知道他的问题在哪,能非常全面、具体的知道他的优缺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进行二度创作,才是最佳的方案。毕竟电影得面对观众,你必须要有观众的第一观感和初始印象来看待这个影片。


演员范伟、窦骁在《不速来客》拍摄现场


一录同行:您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张一凡:故事结构在剧本阶段就已经成型了,我把一些不太重要的戏给剪掉了,需要强化的悬疑因素给拎出来了,这个稍微费了点劲。这个影片最难的是它的环形结构,每一个段落需要露多少人物信息是它的难点,我们不断的调这些内容,当然做好了就是这个片子的亮点。首映那天付佳老师跟我说这部电影工业感十足,我非常认同。我所谓的工业感是指每一个部门都做的很专业,每个环节都是在加分。《不速来客》非常完美地体现了我们所有主创的创造力,那就会让观众酣畅淋漓。我还蛮感谢刘翔导演,他很能体会我们创作的好的地方并保留下来,而且他能做到更加完美,这个是我对这个电影最大的感受。 


一录同行:具体做了哪些调整?


张一凡:剧本是导演自己写的,在现场他们有很好的执行团队,和演员又碰撞出很多很有意思的地方。导演好的一面是细节做的更扎实,也更有意思更有趣;但是不好的一面是导演会比较迷恋于这些细节。这些细节在他剪辑的时候,对他来说是干扰。剪辑师要做的工作就是简化导演过于复杂的表达。所以对导演的版本我更多是做减法,把它华彩的东西都集中起来,削弱干扰项,这是我给他这个片子最大的贡献吧。就像我当时剪《疯狂的赛车》,好几条线,宁浩导演最后也剪晕了,他跟我说他一分钟都剪不下去了。交到我手里的是两个多小时的版本,我第一稿剪到 115 分钟他都吃惊了,他说 115 分钟能说清楚吗?我说没问题。他看完了以后说居然能剪到这么少,我说你要让我再剪我能剪到 100 分钟之内,后来成片是 103 分钟。


一录同行:您不看剧本怎么确保剪出来的东西是导演想传达的?


张一凡:所以我希望导演一定要自己先剪一稿给我,这样他所有创作的东西都在里边了,那我就知道哪个地方导演多了哪个地方少了,哪个地方导演情绪没有传达到,哪个地方逻辑没讲通。我要看了剧本我会脑补这些东西,不看剧本我就马上就能辨别出来,因为我没有看剧本我不知道他故事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为什么建议一线的剪辑师,尤其遇到找你“治病救人”的项目,第一不要看剧本,第二不要跟导演聊天,第三你对这个项目的信息了解越少越好,必须要拿到导演的剪辑版你才能“治病救人”。你按照你的专业,按照你的理解,去解决问题。  


一录同行:面对不同类型或者结构的电影,剪辑师要怎么应对?


张一凡:我觉得这需要剪辑指导有自己的审美,有专业判断力和经验。我建议大家多看片,多看一些影评,多看一些专业分析文章,这样你对各个类型影片你都有概念,都有方法。因为国内的剪辑师还真的是什么样的电影都需要剪,什么样的类型都可能会经历,不能说我只剪悬疑片,或者只剪爱情片什么的,不可能的。比如说我接了《不速来客》,我知道它给观众带来最亮眼的就是它的结构,那你就知道创作的重心和焦点在哪儿,就知道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哪个方向。这个片到我手里以后,我需要解决每一个人物线需要漏多少信息,需要多少镜头,需要什么样的节奏,需要在哪卡点。因为这个是非线性叙事,而且还有视角转化的段落化处理。比如一开始是老李的视角,后面转到谁谁谁的视角,怎么处理这些信息非常关键。 我们剪辑要做的就是,每一个段落都要明白观众想要看什么,观众以为的是什么,你先把观众带到沟里。第一个段落就让观众看一个小偷怎么入室偷东西就好,每一个阶段要给观众传达什么,就一定要坚定地去掉干扰信息。导演版本的问题就是干扰信息太多,想交代的信息太多,这样节奏就很慢,所有的惊喜都会在漫长的叙述里消耗掉。铺垫过多,观众就会没有耐心。


一录同行:所以剪辑师需要特别懂观众想要什么?


张一凡:我觉得剪辑必须要了解观众的观影心理学。我自己也在拍片,我在做剧本的时候就会跟编剧团队聊这些,说前五分钟观众是什么状态,他们想看到这个电影到底要说什么。当观众不管是被什么原因吸引到电影院,坐下来以后前五分钟看什么就是要剪辑要考虑的事情。观众如果冲着彭于晏去的,你让彭于晏十分钟以后再出现,那观众会不会对导演、剪辑不满?有的时候,剧本确实是这么写的,说男一号十分钟以后才出现,或者是彭于晏不是男一号是男二或者男三,要十分钟以后出现。前五分钟让观众看到了事件,还是看到了演员,还是感受到影像风格,这都是剪辑需要考虑的。


一录同行:怎么判断是音乐不合适还是段落的节奏或者情绪不合适?


张一凡:如果音乐节奏不对的话,马上就能看出来,因为跟你的画面节奏都对不上,也会跟你所表达的情绪完全不搭。画面的长度本身自带一种节奏,它会和音乐的节拍有一个契合度。有时候很难判断的是贴了个悲喜性向很强烈的音乐,会导致那场戏的情绪和要表达的东西会容易顺撇。比如说很悲哀的情绪你放一个很悲的曲子,就顺撇了,这是很初级的做法。悲伤的时候,放中性的音乐会有很多想象空间,反而会1加1等于2。有时候你要解决的是,它是不是顺撇,是不是还不够。


一录同行:您对于剪辑师的成长和培养您肯定有很多经验。对于刚入行的剪辑助理或者做了几年剪辑但没有接触到大项目的剪辑师来说,在个人成长等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张一凡:一定要把心态调整好。入行五年不要想着做入行十年要做的事情,没有那么快,一定要有时间的累积。我们这儿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孩子,前两天辞职,跟负责人说跟他的想象完全不一样,以为来了能剪片,没想到来了都是上夜班,都是做上字幕、对镜头这些活儿,说这些不是他想做的就走了。我不太能理解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不是要干这一行的状态,你还没学会走就想飞,这不合适。说明你不是真爱这一行,你即使出去马上能剪短视频又怎样?


一录同行:每个人的机会或者成长速度其实是差异很大,那您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潜力?或者说作为一个新人,在这十年要怎么去规划?


张一凡:任何行业都会有机遇的问题。我第一部片子就能碰到姜文,可能也有很多人可能十年都碰不到一线的项目。机遇的事情没有办法,但是我是觉得与其每天都在等机遇,不如把手里的活练好。 


一录同行:您怎么理解剪辑思维和导演思维的异同?


张一凡:导演有剪辑思维会更好,但是导演思维和剪辑思维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导演思维更多的是要想这个片是要说什么,要什么样的风格,需要“打到”哪些观众,目标观众群是什么,要传达什么东西,传达多少,这是导演的事情。剪辑思维就是到底有多少信息能给观众,导演想要的诉求呈现了多少,有没有传达到,传达的准不准确,这是剪辑思维。我觉得这部片子最成功的是它的工业程度,我所谓的工业程度就是它没有被一些专业制作之外的事情干扰。我们能不能够抗干扰,能不能够放下私利,能不能够把自己的小审美抛开,让更多的观众能喜欢这个作品,这才是对作品最负责任的做法。


张一凡老师在首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红毯仪式前留影


武汉中部对外与广西国际职业商务学院的校企合作班开设了影视后期制作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动漫专业理论知识及熟练的制作时间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职业素质,形成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平面设计、影视后期等专业核心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可在电视台、游戏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影视特技公司、数字媒体及多媒体设计公司、动漫设计制作公司等从事动画片制作、影视广告制作、后期合成等工作。


影视后期特效专业专用实训机房实拍

我们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专业基础的学习,进而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实训、职业素质训练,通过各项考核后,在毕业季对学生的就业意向作出调查与就业资格的审查,最后再签署就业协议。通过张一凡老师的采访,希望各位同学们脚踏实地,任何行业都会有机遇的问题,与其等待机会,不如勤于练习、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最终实现个人价值!